码头即景
“龙门古镇实际上体现出一种码头文化,近些年来,高坪区委、区政府按照市上总体规划,对龙门古镇进行打造,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。”1月10日,高坪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范果太受访直言。人们注意到,始于6年前的龙门古镇修缮,与《南充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一脉相承。规划专家认为,龙门古镇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古镇区域内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,所承载的码头文化在嘉陵江南充段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规划专家·优化调整功能构成
从历史中走来的龙门古镇, 在规划专家看来, 与重庆瓷器口古镇相似。因此,在《南充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中,专家特意将瓷器口古镇“请出”作为参照物,与龙门古镇对比。
同样,位于嘉陵江畔的瓷器口古镇,处于一川、两溪、三山、四街的环境之中,为重庆不可多得的古色古香历史文化街区。其保护规划的结果,使这里成为重庆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。
早在“规划”编制前,省上规划专家就多次“造访”龙门古镇。专家们一致认为,龙门古镇的整体格局为三面环山、一面临水,自然风光极佳。古镇的建成区位于镇域中部,紧临嘉陵江岸,镇区内以居住用地为主, 分布有多处规模较大的轻纺企业,中小学设施较为完善,北部建有南充市师范学校。规划专家认为,自然环境虽然优美,核心区毗邻嘉陵江边,建设年代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。
与瓷器口古镇旅游主题为沙瓷文化、红岩文化不同,龙门古镇的功能定位为:街区以商贸文化和丝绸文化展示、居住功能为主, 保护和恢复传统商业街区特征活力,展示南充历史上区域商业中心和物资交流节点的历史风貌特征,在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适当引入休闲娱乐、文化演艺等现代功能。
曾负责龙门古镇风貌整治的范果太认为,龙门古镇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、民俗文化,同时还保留有榨油工艺,在民间还有些许悠久的传说。
“优化调整功能构成:搬迁街区内与保护存在冲突的工业、仓储用地,适当引入文化娱乐、旅游服务、博物展览等功能。”规划专家认为,此为龙门古镇保护的重要要点。
古韵城墙
巨石圆坑·见证古老码头变迁
流淌不知多少年的嘉陵江, 在沿江两岸出现人类居住后, 与人类相伴演义出一幕幕人与自然相融的历史佳话。
规划专家考证认为, 从码头文化层面来看, 嘉陵江南充段现存具有码头文化内涵的码头有搬罾客运码头、 华凤码头、李渡镇客运码头、龙门码头、南充港、沙溪客渡码头、伍家码头。码头文化的内涵在于嘉陵江流域自古以来的商贸繁华、水上贸易兴隆、船来人往,从而进一步形成南充独特的城市文化。
这些年来,随着南新路的改造,龙门到市区不到10分钟的车程了,但这并不影响龙门古镇发达的水运。 即使是隆冬季节,龙门码头依旧非常闹热,前往顺庆区搬罾镇的船只不时穿行在江面上。
龙门码头靠近龙门峡的西岸, 有一块半个篮球场大的巨石, 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坑。据实地估测,大坑直径约10多厘米,小坑直径有八九厘米,每个坑深达六七厘米。 当地老人介绍, 这些“天坑”并非大自然的杰作,而是历史上龙门水码头船工们的“创造”。
龙门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初。龙门场位于嘉陵江中游, 水码头历史悠久。当年过往这里的船只都要停下来过夜,其最佳的停泊点正是这块巨石边的江面。为了固定船只,船工们在石头上凿坑,立以木桩,将纤绳拴在木桩上。 由于停泊的船只越来越多,石头上的坑也越来越多,最终形成一个“天坑群”。
距此仅几十米远的龙门河嘴街,历史上为客商和船工的必经之地。经河嘴街进入龙门场的油坊街,当年榨房如织。这里榨出的菜油经龙门码头上船,水运至南充城、重庆,甚至经长江抵武汉和上海。
古朴老街
修缮改造·文化遗存得到保护
“位于嘉陵江南充段的龙门古镇,其码头文化与三国文化、丝绸文化、红色文化并存,共同彰显嘉陵江流域城市不同的历史文化气质。”顺庆区民俗专家潘大德说。
“龙门古镇现存有始建于唐代的龙王庙、始建于清代的万寿宫。当地的龙文化远近闻名, 每年的元宵、 瑞午扎龙和耍龙,以及赛龙舟等,连同当地延续600年的榨油工艺, 构成当地丰富多样的文化遗存。”范果太认为。
2000年8月, 中国邮政总局在高坪区龙门镇举行了“鲤鱼跃龙门”邮票发行仪式。按照该局的说法,之所以选定龙门镇举行首发式,是因为这里系“鲤鱼跃龙门”的发源地。专家考证,目前,国内与“龙门”相关的地方及景点至少有6处,当年, 中国邮政总局偏偏对高坪区的龙门镇情有独钟,应该自有一番道理。
据清李元《蠕范·特体》载:鲤……黄者,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,天火自后烧其尾,则化为龙。史载:嘉陵江将庞家山、龙门山断开后,形成鬼斧神工的龙门峡,滔滔江水从峡间飞流, 溅起惊心动魄的水花。此时,成群的鲤鱼自下而上,在水下“门槛”上的水面上,竞相跳跃。跃过水墙的就龙袍加身,由鱼变成龙了。
据龙门古镇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青春介绍:“龙门古镇修缮改造至今, 其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,从而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保障。《南充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获得省政府批复后,相信龙门古镇的保护将会更上一个台阶。”
去年, 龙门古镇临江两道城门建成,让嘉陵江南充段再添新景。青砖红门,屋檐雕花作画……雄伟壮丽的外观成为一景。500多米长的城楼挡墙沿嘉陵江边修筑而成,两座古城门交相呼应, 吸引不少游人驻足拍照。市民何先生说:“游完龙门古镇,顺便可以去江陵科技园玩玩。 由于两地距离较近,我建议,有关部门可把龙门古镇和江陵科技园联合打造成一条品牌旅游线路。”(李波/文 记者 余中华 张瀚誉/图)